歐洲債務危機是一則多幕劇,才演完羅馬風云,馬上是高盧戰記,現在又開始更新版的希臘悲劇了。高潮迭起,懸念不斷,看得人目瞪口呆。但萬變不離其宗的,則是每一折子中,都必然牽涉到終極武器——歐元債券是否是債務危機的終極武器,它難產究竟難在哪里? 圍繞歐元債券問題,在歐元區內部,逐漸形成兩大陣營,一是以德國為首的北歐陣營,即保持AAA主權信用評級的德國、芬蘭、盧森堡和荷蘭,強烈反對歐元債券;另一是法國領銜的其它歐元國,主要成員是法國、意大利和歐盟,主張盡快推出該債券。 至少從聲勢看,隨著法國新總統奧朗德就職,支持派占據了上風,且不斷有新同盟加入進來。比如,投資大鱷索羅斯近來就一再放言說,希臘等國已失去融資可能,全面緊縮也不是辦法,只有發行歐元債券,才能避免歐元陷入“可能的崩潰”。 再比如,隔海相望的英國,一直批評德國態度固執。自去年夏天以來,英國政要就頻頻發話稱,歐元區需“認真考慮”歐元債券的可能性。一些國際組織也改變曖昧態度,直接向德國施壓。經合組織在不久前的報告中認為,在當前情況下,只有盡快發行歐元債券,方能打破“主權債務負擔偏高且仍在不斷上升、銀行體系薄弱、財政過度收縮、經濟增長率低下”的惡性循環。IMF總裁拉加德也意有所指說:“必須采取更多措施,特別是通過財政分擔責任。” 讓德國最感無奈的是,之前,盡管法國總統薩科齊也是歐元債券的擁躉,但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軟硬兼施下,薩科齊最終站到了德國的一邊。但不想法國山河變色,奧朗德取代了薩科齊,法德之間的裂痕加大。 英國《金融時報》稱,外界原本普遍預計,奧朗德會像其前任一樣很快屈服于默克爾的壓力,但事實證明,這位法國新領導人“要比人們預期的頑固得多”,“奧朗德似乎正試圖分化德國與歐洲其他國家,以此來迫使柏林拿出資金,并采取更多行動重振外圍歐元區國家搖搖欲墜的經濟”。 壓力重重,但德國卻拒絕服從。因為歐元債券看似簡單,其實牽涉到的是重大國家利益,尤其是德國的利益。因為發行歐元債券,實則是作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的德國在讓渡自身的AAA信用,其他國家包括已被剝奪AAA評級的法國,都可搭上順風車。 按照計算,如引入歐元債券,作為歐洲第一經濟大國的德國的融資成本將上升,每年因共同承擔債務而會多支出470億美元。但470億美元尚屬小事,讓德國不甘心的是,這可能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一、德國本身的AAA信用評級也將面臨風險,一旦遭降級,損失將更大;二、當前是貫徹德國紀律的良機,如果歐元債券發行,其它國家沒有了壓力,豈有改革動力? 因此,不管其他國家如何積極,德國總理默克爾就是拒不松口。她的理由也堂而皇之:一,發行歐元債券涉及修憲,這需要時間;二,在財政未統一前提下,歐元債券會使歐元區變成“通脹共同體”;三,歐元區可能會因此陷入“三角債”援助的惡性循環中。至于市場的暴跌,默克爾此前曾回應說,這是在壓她就犯,但她豈是一壓就垮的? 但隨著奧朗德的上臺、希臘危機向縱深發展,形勢愈發對德國不利。如果將當前歐洲比作一大公司,德國雖為第一大股東,有最大發言權,但在董事會則淪為少數派。如果其它股東持續逼宮,德國也不得不作出妥協。這種博弈,或許正是歐洲政治乃至世界經濟未來一段時間的最大看點。 而從德國目前仍拒不松口看,又大致有兩種可能。第一,德國確實很自私,對歐盟小兄弟見死不救,這實際是在玩火,處理不慎,將引發更嚴重危機,甚至導致歐元區解體;第二,德國或許很有信心,局勢還不大可能失控,歐元債券尚無必要,市場也不必杞人憂天,投資者可繼續保持情緒穩定。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