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金融和經濟危機的延續,歐洲監管機構和政策制定者仍在試圖尋找一條擺脫危機、走向穩定,同時又能平衡獨立主權國家公眾利益的出路,而德國始終被視為支持這一過程的最大“金主”,德國國債也被奉為歐洲資產的“避風港”。 但美國獨立金融服務研究機構Graham Fisher總經理喬!ち_斯納(Josh Rosner)卻警告投資者,德國國債并非人們以為的那么安全。 羅斯納8月16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無論德國是否決定撐起一個無競爭力的歐元區,還是坐等混亂的歐元區崩潰,對德國經濟來說,代價都十分巨大,這也是造成德國債券投資風險的關鍵原因。羅斯納警告稱,如果德國再繼續“走一步看一步”,德國國債很可能會在未來6到18個月崩盤。 德債不再是歐元區“避風港” 當南歐國家的主權債務讓投資者越來越敬而遠之,德國國債始終被奉為歐元資產的“避風港”。讓市場至今記憶猶新的是:今年年初德國國債以負利率拍賣短期國債卻門庭若市。 “德國為保護其銀行業避免出現資本不足和進一步破產的情況,已經在背后讓民眾為其銀行的資本重組埋單了。其結果便是,德國債務將大幅攀升,而德國經濟增長也將顯著減緩。這些都是事實!绷_斯納表示。 他認為,政治領導人等待的時間越長,決策越不果斷,德國國債及銀行失去它們作為歐洲資產“避風港”這一身份的風險也就越大。 羅斯納在7月17日曾發布了有關德國國債的白皮書。此后不久,評級機構穆迪便做出回應,下調德國AAA信用評級從穩定至負面。目前的歐債危機已不是短期個別歐盟成員國的資本市場和經濟下滑,而是與歐元區長期的架構缺陷息息相關。德國經濟潛在的風險與歐債危機有著深刻的聯系。 一系列的經濟指標顯示德國的經濟基本面并不如人們想象的那么好。僅從銀行業的角度來看,羅斯納分析稱,德國銀行業的整體盈利性并不比歐洲其他國家高。以德意志銀行為例,其規模比2006年大了40%,目前已經占整個德國經濟的80%,而這家銀行的杠桿率接近40倍,幾乎比雷曼兄弟倒閉時的杠桿率還高出50%。 “如果看看德國銀行業的相對風險敞口、損失撥備和杠桿率的話,德國納稅人完全有理由擔憂!绷_斯納說。 在羅斯納看來,這些無疑都會推高德國國債的收益率,因為與經濟基本面脫鉤的德國國債高評級是不可持續的。羅斯納表示,如果歐洲領導人繼續走一步看一步,預計未來6到18個月這一情形將會越來越清晰,德國國債到時很可能會崩盤。 歐元區解體是最昂貴的選擇 羅斯納認為,歐元區未來將面臨三種可能情形:歐元區解體、得過且過、政治財政經濟深層次一體化。其中,如果歐盟解體,可能會有兩種方式:一是整個歐盟達成共識認為沒有必要再堅持聯盟;另一種是先由某一兩個國家退出,從而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成員國逐個離開,最終歐盟不復存在。 在比較了三種情景的成本之后,羅斯納認為歐元區解體是三個選項中的最糟糕情景。 羅斯納指出,以希臘離開歐元區為例,姑且不論這將造成別國的難以估量的連鎖反應,僅希臘退出對德國造成的損失就高達900億歐元。更何況,希臘2011年的GDP僅僅占整個歐元區的2.3%。如果把GDP占了歐盟區11.5%的西班牙和16.8%的意大利牽扯進來,這樣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后果,或許要超出今天大部分人的想象力范圍。 無論以哪種途徑撤出歐盟,對于德國都是巨大的損失。鑒于德國60%的出口國都是歐盟國家,這會削減出口競爭力,也會減少對外投資,德國的經濟*出口拉動,這樣一來給經濟帶來至少10%的損失,失業率上升,銀行業停滯。 在羅斯納看來,最合適的方法是歐元區建立一個“完全的財政、金融和經濟聯盟”,但即便如此這也會讓德國承擔非常大的解決成本,由該國納稅人共同承擔。而目前的一個核心問題是,盡管德國政客們現在拒絕向民眾透露他們實際將承擔的損失,這樣的政治氣氛很難支持歐盟實現徹底一體化。而市場總有一天會認識到德國不再是避風港。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