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都在關注新興經濟體受美聯儲政策刺激政策退出影響,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和股市震蕩,是否會陷入危機時,一件讓人感到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發生了。堅挺的人民幣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歷史上,又多了可以記錄的一筆,但這給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 9月6日,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簡稱BIS)在當地時間5日公布的最新外匯成交額報告中指出,人民幣首次超過瑞典克朗、港元,進入全球十大交易最頻繁貨幣榜單,成為世界第九大交易貨幣。這是人民幣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最重要的貨幣之一。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金融系副主任、金融學副教授何青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各國對人民幣交易需求的增加,不僅與中國對外貿易和經濟活動的增加有關,而且與人民幣匯率有關。世界主要貨幣持續貶值,而人民幣持續穩定并升值,增加了國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的意愿,這也在國際交易中增加了對人民幣的需求。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這份三年一度的調查報告顯示,過去3年,人民幣日均交易額增加了兩倍多,由340億美元猛增至1200億美元,占全球交易總量的2.2%。人民幣交易地位也由2010年的第17位躍升至第9位。國際清算銀行指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飆升“符合中國貨幣國際化的努力”。 2009年7月,中國正式啟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拉開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序幕。經過4年發展,目前人民幣在跨境使用中量比逐步擴大;離岸中心漸次形成;今年9月9日,中國和匈牙利兩國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至此,中國央行已與世界超過20個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然而,人民幣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人民幣躋身國際十大貨幣,雖然有助于貿易雙方的減少交易成本,降低匯率風險和提高效率,但是,如何在國際金融活動中防范風險,維護中國經濟的金融穩定成了擺在眼前的新課題。 安邦咨詢研究員劉梟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離岸的人民幣不受國內監管機構的管控,容易成為投機的工具,增加了貨幣政策執行的難度。同時,人民幣國際化在某種程度上等價于資本項目的開放,加大中國金融系統面對國際投機資本的沖擊。 如何減少這些影響?何青認為,深化金融體系的改革,推動利率市場化,去泡沫化。逐步地,而不是一次性放開資本賬戶。 最近,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撰文稱,當前經濟穩定,銀行系統穩健,人民幣匯率逐漸趨于均衡,中國加快推進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的時機逐步成熟。美國退出定量寬松政策箭在弦上,這可能引起全球資金流向的再次變化。但是中國不應該因此而改變自己的計劃。 這番言論加大了進一步放松資本管制的可能性。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這種努力可能會加速推進人民幣的更廣泛使用。 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中國與多邊和雙邊經貿關系進一步加強,人民幣在國際結算領域所占的份額和地位還會進一步上升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對此何青指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適用范圍和廣度的拓展,人民幣的利率和發行量,以及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會逐漸增強。這就要求,在政策制定上,要考慮到我國的貨幣政策,對國際市場上利率水平的影響,對國際金融市場資金流動的影響,以及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同時,也要考慮這些國際上的影響會對國內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同時,人民幣的國際化將使得國內的貨幣政策溢出,削弱政策的效果。這也將增加中國金融環境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因此劉裊認為,需要調整政策模型,更加快速地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予以反應。完善國內金融市場以及監管體系,擴大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