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3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中國匯改一年以來,人民幣雖經歷了去年8月的大幅下跌,但近期在岸和離岸匯率總體而言均保持了基本穩定。再加上經濟企穩、資金流向改變,參考其它新興市場貨幣和基本面后,跡象顯示跌掉逾6%的人民幣可能已經接近了公允水平。 8·11匯改后一度觸及11.49%的離岸人民幣1個月歷史波動率穩定在了2.6845%,為6月22日以來最低。在岸人民幣1個月歷史波動率也從曾達到的9.1%降至2.11%,接近6月來最低。 中國經濟第二季度企穩,GDP實現了6.7%的同比增長,超過了分析師的預估。官方數據顯示,6月份工業增加值、零售銷售和最廣泛的新增信貸指標亦超過預期。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中國月度GDP追蹤指標連續三個月攀升,6月份達到7.13%。 中國債市與股市近日均有資金流入。中債登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境外機構連續第九個月增持中國國債,年初至今增加近30%。中國央行最新數據顯示,外資6月份增持境內債券477億元人民幣,至7,640億元人民幣,增持的金額創逾兩年來最多。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7年來新低。 “滬港通”中北向交易7月的日均買入成交額為16.7億人民幣, 比年內日均高出3%左右。“數據顯示國外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的需求回升”,國際金融學會分析師Emre Tiftik和Fiona Nguyen在報告中寫道。 德國商業銀行駐新加坡的高級經濟學家周浩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對人民幣是利好。周浩稱自己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的看法悲觀度下降;年底人民幣/美元目標價早先的6.90升至從6.75后,最近進一步升至6.65。 在岸人民幣過去12個月中下跌6.4%,表現遜于與中國有緊密貿易聯系、及存在一定“中國敞口”的國家貨幣,如澳大利亞、智利、印度尼西亞、新西蘭和韓國。周浩認為,人民幣這樣的跌勢并不合理。外匯市場是相對的,過度看空人民幣沒有意義。中國的經濟已經有所好轉。 中國的GDP增速、經常賬戶順差和利率高于上述大多數國家。 雖然國際清算銀行(BIS)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EER)仍高于長期均值,但中國貿易順差保持了持續增長。 加拿大豐業銀行的亞洲外匯策略師高奇認為,人民幣的公允價值很難估量,但是從經常項目順差等宏觀指標來看,人民幣已大體接近公允水平。雖然貶值壓力或繼續存在,但預計今明兩年不會出現一次性大幅貶值。從市場交易的角度來看,人民幣下跌可能仍將時不時發生,尤其是當美聯儲加息預期發生變動時。 長期做空人民幣的倉位因成本高企而獲利不易。1年期離岸人民幣隱含收益率在過去12個月內基本都高于2.5%。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