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杠桿從來都不是什么短線參數,而是不折不扣的長期參數,對于這個問題,各大經濟體陷入了“跟不跟都是問題”的尷尬。 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是美國自結束10年降息周期1年來第二次加息,不僅如此,美聯儲會議所公布的2017年加息預期為 0.75%,維持每次加息25個基點的節奏將加息3次,2018和2019年利率將分別達到2.1%和2.9%,這意味著未來三年將累計加息9次。若果真如此,表明美國將開始一個較長周期的加息+強勢美元戰略。 美聯儲加息幾乎立即令投資市場產生震撼:前幾日逼近歷史高點的美股應聲下跌, 貴金屬及債市掉頭向下,因產油國達成限產協議而暫時穩住的原油期價再度崩盤,彭博美元指數迅速飆升至14年高點,離岸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暴跌400點,歐元 等敏感貨幣和加元、澳元等資源類貨幣也隨之異動。股市方面,開市較早的亞太市場基本追隨美股,開市較晚的歐洲股市則幾乎都觸底反彈,這表明股市可能恰是對 美聯儲“靴子”落地的如釋重負。 然而利率杠桿從來都不是短線參數、戰術指標,而是不折不扣的長期參數、戰略指標,盯住一城一地之得失沒有什么意義。問題在于,對于這個長期參數,各大經濟體陷入了“跟不跟都是問題”的尷尬。 美聯儲加息后僅數小時,香港金管局便“跟進”,將基準利率從0.75%上調至1%,延續了長期以來香港利率和美聯儲同步、港元與美元捆綁的政策,而在加拿大,不久前剛剛做出“短期內不加息”預期的央行,再傳內部圍繞是否加息的爭論。 香港恒生指數在金管局“跟進”后暴跌1.77%,表明市場對“跟進”的感受和金管局及背后特區政府有很大反差。之所以如此,是因香港近兩年來經濟走勢低迷,若被動跟隨美聯儲利率步伐,在經濟仍處低谷時祭起加息這一經典“降溫”措施,后果恐怕不堪設想。 而糾結于“跟還是不跟”的加拿大,今年1季度增長率仍是負數,如今勉強恢復正增長,高度依賴石油等資源市場的經濟結構能否經得起“跟”的折騰,風聲鶴唳的房地產及其上下游產業會否崩盤,并造成連鎖反應,都足以令加拿大央行及其聯邦政府左右為難。 其他經濟體也是如此:不論歐洲或亞太,今年的表現或低位徘徊,或剛剛回暖,“是否加息”原本是它們中許多央行和政府決策層普遍討論的話題,如果追隨美聯儲降息,未來經濟表現可能雪上加霜,但若背道而馳,又會擔心資金大量回流美國造成“失血”。 而備受矚目的中國同樣面臨兩難:盡管3季度各項經濟數據好于預期,但這也僅僅是回暖的開始,如果“跟進”并穩住人民幣,中國經濟、投資市場和貨幣就可能成為美聯儲轉嫁風險、市場的“蓄洪區”,反之則可能加大資金外流壓力。 至于敏感的人民幣匯率,如果“穩住”(這當然意味著“跟進”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付出一系列代價)意味著進一步削弱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但可能帶來人民 幣國際地位繼續上升的回報;反之,流動性可能加速向境外“撤逃”,即將上臺的特朗普政權注定會進行報復,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會明顯上升,但也要付出貿易 摩擦加劇的風險代價。 盡管“跟不跟都是問題”,但美聯儲本身也并非一點問題都沒有。 去年底的第一次加息是建立在“美 國經濟向好已板上釘釘”的假定上,而此次確立3年升息周期則建立在同樣的經濟預期,和“看上去很美”的就業數據上。對此,不僅國際間、即便美國國內也有不 少爭議,加之去年加息后美國經濟的表現,實際上表明當時加息理由并不充分,效果也難言理想,表明美聯儲的決策并不那么神奇。那么,誰又能保證此次美聯儲 “大佬”們就真的算準了? 盡管美聯儲地位相對獨立,卻不可能不受到政府更迭的影響。大抵上,此次加息延續了奧巴馬時代最后兩年的經濟戰 略思路,而特朗普上臺后其經濟、金融思路如何,人們尚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將與奧巴馬時代有很大反差。不僅如此,大選期間特朗普曾不止一次表達過對美聯儲貨幣政策決定機制的不滿,以及改革美聯儲架構、程序的意愿,在這種背景下,美聯儲自己未來3年的“走勢”都有些叵測,何況它推出的“3年利率規 劃”?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