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進入了加息和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新周期,如何應對“不可能三角”困境,就成了對世界各國的重大政策挑戰。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性大大增強。托賓、明斯基、金德爾伯格和伯南克等經濟學家以往的研究,都重點強調金融周期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全球金融周期會改變各國資本流動情況,進而影響主要資產價格。同時,金融周期的變化對資本依存度、資本流動結構及資本循環都會產生影響。在資本完全自由流動的背景下,中心國家的貨幣政策決定全球金融周期,全球金融周期又對外圍國家金融市場產生強烈沖擊,以致外圍國家的貨幣政策失效,形成資本流動、貨幣政策獨立性及金融穩定的“不可能三角”。 美聯儲2014年9月曾發布《Policy Normalization Principles and Plans》(政策正常化原則和方案),明確貨幣政策回歸常規路徑。在政策推出順序上,先加息、后收縮資產負債表。因而,在加息后會平穩收縮資產負債表。同時,美聯儲明確將以停止到期債權再投資的方式減持債權,而不會直接拋售MBS。國際金融危機后,美國連推四輪量化寬松政策(QE),基礎貨幣6年增加了4倍。正如危機期間美聯儲從零利率到量化寬松政策的組合一樣,QE退出也必然得“量價配合”,即通過縮減資產負債表和加息組合方式,使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 從資產結構來看,目前美聯儲資產持有規模約為4.6萬億美元(危機前是1萬億美元)。其中,MBS為1.76萬億美元,國債為2.46萬億美元。在到期結構上,所持國債中有55%在5年內到期,8%在1年內到期。美聯儲停止國債再投資,5年后約可將資產負債表瘦身1.35萬億美元。因為直接影響的基礎貨幣,并通過貨幣乘數成倍縮減,“縮表”對美元流動性及全球資本流動的沖擊要比加息的沖擊更為直接。 從資產總量上看,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縮減資產負債表,啟動加息進程這三部曲,意味著金融危機以來的金融大循環不可持續,美元資產總供給將大幅減少,這相當于全球貨幣流動性的緊縮,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持久和顯著的影響,新興經濟體首當其沖。 長久以來,新興國家的超量儲蓄和貿易盈余持續不斷流向美國,用于彌補美國的經常賬戶失衡。2015年,美國資本凈輸入規模達到46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3%,占全球資本輸入總額的38%。美元走強,使得各國央行持有的、以美元計的其他外匯資產遭遇市值損失。再加上未來特朗普政府可能的大幅減稅,加上加息將引發更大規模的產業資本回流和新興市場的資本外流。 目前,采取了負利率國家的GDP占全球23.1%,其中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覆蓋地區的GDP占比達21%。美聯儲加息后,美元資產與其他資產之間的息差在擴大,而一直以來金融市場投資者都是通過投資利率較高國家的股票、債券、貨幣來從利差交易(即融資套利交易)中獲利。美國利率不斷攀升有可能觸發這類資本流動逆轉,或將造成有關國家的匯率動蕩。因此,為避免連鎖性動蕩,很多國家被動跟進,隨著美國進入加息進程,美國國債等債券融資的成本也將上升,進而提升全球的真實利率,負利率政策環境或將改變。這相當于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被動收緊。 根本而言,本輪全球經濟失衡下的資金大規模流動具備以下條件:一是發達的美元計價資本市場,美元資產減少供給;二是亞洲新興國家超量儲蓄流向美國,用于彌補美國的經常賬戶失衡;三是全球儲蓄與計劃投資平衡下較低的長期利率。隨著全球失衡的糾正和真實利率的上升,原有全球金融大循環已不可持續。 美元實際利率上升將進一步抬高全球債務負擔,會使許多以美元計價的新興經濟體海外債務產生風險,新興市場尤為突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興市場非金融類企業在海外發債規模急劇飆升,很多新興市場大企業利用離岸子公司通過在離岸市場所發行的債券來實現資金套利交易。根據國際金融協會測算,2014年至2018年,所有新興國家需要展期的企業債務將達1.68萬億美元,其中約30%以美元計價。美元進入升值通道,新興經濟體債券展期成本勢必大幅上升,債務風險驟增。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