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邏輯中,任何結論必有其成立的前提條件,前提條件變化,結論則需重新評估。黃金多年牛市的前提條件是美元長期弱勢、美國經濟衰退和黃金的貨幣屬性不斷增強,但從去年開始,這幾個邏輯都開始站不住腳,由此黃金牛市的邏輯也便動搖。 4月15日,黃金遭遇恐慌性拋售,當天紐約市場4月份交割的期貨黃金價格大幅下跌140.40美元/盎司,至1360.60美元/盎司,跌幅9.4%,創3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相比2011年的紀錄高點,金價回調已經超過20%,意味著黃金持續12年大牛市的告終。 黃金失去“避險天堂”光澤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這是1974年期貨黃金在美國開始交易以來價格下滑幅度最深的一次。自去年10月起,國際金價持續下行,黃金市場由牛市轉熊市已經醞釀數月。 與此同時,白銀和其他貴金屬、原油、銅等基礎金屬,以及小麥等大宗農產品期貨價格也跟著走低。由于市場規模較小,白銀期貨15日收于23.3550美元/盎司,下跌11%。大宗商品市場突然崩塌,是許多投資者始料未及的。有華爾街交易員說,在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如此跳水情形。上周五,紐約市場期貨黃金已經下跌了5%,加上15日再次深度下探,兩個交易日內金價累計蒸發了200多美元/盎司。 分析人士指出,金價下跌,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發生逆轉,黃金開始失去其“避險天堂”的光澤,于是資金重新流入股市等高風險的投資場所,以追求更高回報。現在看來,過去幾年,黃金價格的飆升越來越像是泡沫。 15日,對金價的另一個打擊來自于亞洲的實物金需求。中國當天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為7.7%,低于大多數分析師的預期。作為世界第二大黃金消費市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打壓了投資者情緒。在世界最大黃金消費市場印度,近年來黃金需求已經逐漸回歸理性,黃金消費已從2011年的986噸下降到去年的864噸,降幅達12%,而今年一季度印度的黃金進口又下降了24%至200噸。印度政府去年兩次提高黃金進口稅,今年1月又再次提高,這些都有效地抑制了黃金消費。 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幾年印度黃金進口增加主要是投機的因素,黃金價格下跌必然會對投資者造成沖擊,黃金進口數量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金市大量恐慌性賣盤的出現,與黃金期貨的保證金交易機制有關。由于價格突然深度下跌,許多投資者賬面處于虧損狀態,他們要么必須追加保證金,要么必須減持頭寸,否則就會被強制平倉。在看空情緒彌漫的情況下,許多人選擇了減倉,這反過來又加劇了價格的跳水。 資金撤離或使金價延續下跌慣性 在這波金價下滑行情中,也隱約可看到大型機構投資者和對沖基金蓄意集中賣空的身影。上周,包括高盛集團在內的華爾街大行紛紛現身,唱空黃金。未來金價何去何從,變數仍然很大。 有分析認為,價格的下探或將激發實物金的需求,特別是印度消費者的需求。印度新德里市民卡爾拉告訴本報記者,他打算利用這一時機多購買些黃金首飾,因為這些東西在宗教儀式或結婚儀式上常用到,現在可以買些儲備起來。 一些國家央行也可能逢低買入黃金儲備,這將對金價形成支撐。然而,鑒于資金大舉撤離黃金市場,短期內金價極有可能延續下跌慣性。貴金屬和大宗產品的熊市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事實上,央行方面近日也傳來了利空消息。上周,塞浦路斯方面傳出其央行準備出售黃金的消息。盡管塞浦路斯涉及的黃金量不大,但黃金交易商擔憂歐元區其他深陷債務危機的國家也會跟進,拋售黃金。分析人士指出,大宗商品價格對需求的變化極為敏感。當天除了中國一季度GDP數據外,美國的數據也指向經濟復蘇疲軟。 美國財經電視頻道CNBC說,投資者將此視為全球經濟復蘇減慢的一個確認,并對這些跡象做出負面反應。總部位于丹麥哥本哈根的網上銀行盛寶銀行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奧利·漢森指出,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將影響金屬和能源的需求,而這些商品處于供應過剩狀態。 普通投資者投資黃金需謹慎 國際金融理財師李智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黃金投資不宜作為家庭理財主要方式。 首先,黃金只有在價格上漲周期才具有保值功能,每年金價增幅至少要達到6%以上,才能比存款或購買理財產品劃算;第二,實物黃金保管有成本,變現有損失,持有無利息,占壓資金;第三,黃金價格并非只漲不跌。近十年來黃金價格一路上漲,但不能認為,在今后的三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里金價同樣保持上漲。 李智海說:“從歷史上看,白銀價格在1980年創出48.7元新高后,在低位徘徊31年后才再次沖擊新高。黃金價格同樣也經歷過20多年低位震蕩。黃金市場一旦走熊,也跟股市一樣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嚴重損失。如果認為黃金白銀一定能夠戰勝通脹,保值增值,那就大錯特錯了。” 此外,一些市民參與黃金或白銀T+D延期交易,這一交易品種類似于期貨,由于有高杠桿放大倍數,使得風險更大。即使方向做對,也可能因市場交易劇烈波動被強制平倉出局。理財專家認為,對于不具備專業背景和知識的普通投資者而言,參與高風險的延期交易不是明智之選。許多投資者投資金銀幣,由于金銀幣變現能力差,單個價值低,市場規模小,只能算是收藏品,不宜當做家庭理財主要方式。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則表示,從基本屬性看,黃金是傳統避險資產。2002年以來,隨著美元趨勢性走軟,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黃金迎來了牛市。然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屬性正在被打破。2011年8月11日至2011年9月24日之間,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3次上調黃金交易保證金率,累計上調幅度88%。保證金上調降低了黃金期貨的杠桿,使其失去避險屬性,使黃金與美元走勢呈現強烈的負相關關系。 當前,市場擔心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將提前退出,一旦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推動美元中長期轉強,很可能將使黃金進入中長期熊市通道。 有貴金屬投資資深人士則認為,即便判斷黃金的牛市還在延續,投資者也要注意金價“在平臺整理期的上下波動”,要清楚“大莊家”在一個大上漲周期里,必須拉出一個又一個大落差,這才能獲得最大利潤,“一條直線上去不可能”。目前的黃金白銀價格已處于歷史高位,普通投資者應以合適的比例與平和的心態,將貴金屬作為資產組合的一種,來降低資產的結構性風險。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