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期貨交易所 發(fā)布《黃金期貨上市會員遠程交易系統技術指引》, 提醒會員于2007年12月21日前作好黃金期貨遠程交易系統的技術準備和相應保障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指引》中出現了黃金期貨合約品種參數部分細節(jié)。但上期所同時表示,相關參數只做測試用, 正式參數以交易所公布上市的合約為準。
《指引》 中顯示:黃金期貨合約代碼為au,交易單位為1000克/手,最小變動價位為0.01元/克,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為不超過上一交易日結算價±5%,最后交易日為合約交割月份的15日(遇法定假日順延),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7%,最小交割單位為3000克。
上期所同時 表示,近期還將組織會員進行場內和遠程交易的測試演練。業(yè)內人士指出,黃金期貨上市的技術籌備工作已經進入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不排除年內上市的可能。種種跡象表明,黃金期貨上市已經進入倒計時,目前就差一道監(jiān)管部門對《黃金期貨標準合約文本》的最終認定批文。
記者從一些期貨公司 處了解到,技術測試是黃金期貨正式上市前必須進行的一個重要流程。單純從交易的角度來看,黃金期貨和普通商品期貨幾乎沒什么兩樣,唯一的不同就在于黃金期貨的報價單位和最小變動價位遠遠小于其他交易品種。在上期所制定的 《黃金期貨標準合約意見征求稿》中,黃金期貨合約的報價單位是“元/克”、最小變動價位是“0.01元/克”;而目前國內上市的其他期貨品種報價單位都是“元/噸”,最小變動價位通常為“1元/噸”或是“5元/噸”。據悉,現在尚有部分期貨公司的遠程交易系統僅支持基于整數的報價單位,若想進行黃金期貨交易,必須對交易系統進行改造。
《指引》 的發(fā)布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上期所昨天表示,考慮到遠程系統的兼容性,為保持市場和會員系統的穩(wěn)定運行,同時降低市場技術改造的成本,交易所專門制定了此套技術方案,希望各會員單位能在12月21日前統一執(zhí)行。此外,上期所還表示,交易所近期還將組織會員進行場內和遠程交易的測試演練。
上期所此前成功上市了多個有色金屬交易品種, 包括銅、鋁、鋅在內的期貨合約在業(yè)界好評不斷。此番上市的黃金期貨因兼有商品和金融兩種屬性,更是被各界人士廣泛看好。 為避免缺乏專業(yè)知識的個人投資者盲目參與黃金期貨,上期所聯手中國期貨業(yè)協會組建“黃金期貨 講師團”,在全國范圍內大規(guī)模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此外,面對市場“適當提高黃金期貨交易門檻”的呼聲,上期所也在積極醞釀把黃金期貨的最小交易單位從征求意見稿中的每手300克,提高至每手1000克或3000克。
業(yè)內專家建議,為確保黃金期貨的盡快推出,黃金期貨上市初期可暫不允許個人投資者進行實物交割,這樣可避免因政策限制而無限拖延黃金期貨的上市時間;同時應大力發(fā)展機構投資者,完善黃金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