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紐約。
這一天,飽受美國次貸危機沖擊的華爾街再次風云突變。當地時間凌晨,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與此同時,同樣在次貸危機中苦苦掙扎的美國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也身處險境。但幸運的是,美林最終被美國銀行收購,逃過“生死劫”。
雷曼申請破產保護和美林被收購的消息迅速傳遍全世界,全球投資者信心再遭重創。由此開始,美國次貸危機升級為一場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而世界經濟則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衰退。
讓我們再回到今天。
在經歷了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動蕩之后,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已大幅反彈,世界經濟正顯現趨穩、向好的跡象。
然而,人們不禁要問,這場號稱“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真的已經過去了嗎?全球主要股市從今年3月份開始大幅上漲,這是世界經濟即將出現反彈和復蘇的前兆,還是在充裕流動性支撐下新一輪資產價格泡沫的發端?歐美金融企業盈利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再度恢復,這是全球金融業具有強大自我修復能力的明證,還是新一輪投機盛宴的副產品?當初釀成危機的體制性、結構性因素是否依然存在?
在一年后的今天,所有遭遇和見證了危機的人們,最大的期待莫過于:“危機過后,不應有更大的危機!”東方IC/供圖
全球股市暴漲暗含風險
在遭遇了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慘跌之后,全球主要股市從今年第一季度末開始似乎迎來了復蘇的“春天”,美歐日主要股市在觸底之后持續反彈。但由于充裕流動性而非上市公司盈利支撐的股市反彈有可能釀成新的投機泡沫。
自今年3月上旬以來,美國紐約股市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漲幅超過50%,英國倫敦股市《金融時報》100種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漲幅在40%左右,而法國巴黎股市CAC40指數、德國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漲幅均在45%左右。
美國奧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山泉認為,美國股市回升除了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支持之外,資金驅動也是市場回升的重要原因。從2007年夏的美國次貸危機到2008年9月份的國際金融危機,信貸緊縮趨勢日漸明顯。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央行和政府為緩解信貸緊縮,紛紛降低利率,并通過各種措施向金融系統注入流動性。
不少人擔心,股市上漲的根本支撐應該是上市公司盈利改善,如果僅僅依*充裕的流動性支撐,很可能釀成新的資產價格泡沫。
金融企業利潤需要考問
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眾多美歐金融企業實現盈利,但外界對于金融機構盈利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性的擔憂從來沒有停止過。
今年第二季度,美歐主要金融企業業績得到大幅改善。雖然摩根士丹利繼續虧損,但美國四大銀行均獲得了巨額盈利。
美國金融企業盈利增加,有很多原因,其一是會計規則的調整。去年,在多方壓力下,金融企業暫時放棄了按市價計算的會計準則,這讓金融企業得到了喘氣的機會,在財務上有了較大的靈活性。另外一個原因是,很多金融企業在壞賬處理方面,做了過度寬松的計算。此外,金融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金融企業被淘汰,這讓現存企業面臨的競爭壓力和盈利空間都發生了變化。
所有這些因素都讓人們對美歐金融企業盈利平添了一絲懷疑。從根本上講,金融企業盈利增加,應主要依*為客戶、為整體經濟活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如果金融機構只是通過一些“技術性”手段將賬面做得漂亮,甚至*直接從事市場投機活動獲利,那它們無疑已經偏離了金融機構和金融業本身應在現代經濟中發揮的作用,有可能成為新一輪泡沫的制造者。
金融監管改革知易行難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改革金融監管體制的呼聲日益高漲。美國奧巴馬政府公布了金融監管改革方案,目前仍在審議中。從目前來看,無論是各國政府還是金融主管部門,在加強對金融市場和金融企業的監管方面已初步達成共識,但是具體到如何改革,各國的思路仍有差別。
這場金融危機暴露出世界各國金融監管的諸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監管的低效和不到位。對于政府監管部門來講,金融監管加強的速度往往跟不上金融創新的速度,造成監管難的主要問題是監管機構缺乏人才。
隨著金融企業從危機中逐步恢復,金融企業與政府監管之間的博弈也重新開始。盡管金融企業知道政府的監管勢在必行,但是它們也會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把政府監管控制在最小范圍。
從全球范圍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危機爆發前未能發出必要的預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呼吁,有必要建立一個覆蓋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風險預警網絡。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必須加快改革步伐,在制定全球金融業發展規則方面,更多反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呼聲。
重塑金融角色勢在必行
在經歷了這次金融危機的洗禮后,全球金融業必須捫心自問,在一個全球化的現代經濟體系中,金融業究竟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華爾街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金融業的信譽受到打擊。一些金融企業就像“貪婪的巨型怪獸”,在全球金融市場從事“瘋狂”的投機活動。
美國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方方曾表示,一些投資銀行一度存在過度投機行為,是造成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之一,而危機之后,全球投行業應回歸其顧問、融資和風險管理的三大基本功能。
早在去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初,中國就提出,要吸取金融危機的教訓,必須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即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的關系,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儲蓄與消費的關系。其中,虛擬經濟要與實體經濟相協調,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發出呼吁,全球金融業必須拋棄那種鼓勵短線投機、過度冒險的“文化”。在這次危機中,美國五大投行面目全非,已經證明華爾街過去那種高杠桿、高回報、高風險的經營模式存在巨大問題。毫無疑問,政府監管將在重塑全球金融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