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70年代起,隨著黃金交易量的增加,世界黃金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為了追求市場交易的公平公正,各黃金市場紛紛建立并完善了自己的交易規則和監管體系。作為世界主要黃金交易市場的所在地,美國和英國的黃金市場運作及監管已相對成熟。 從模式上看,美國以政府監管為主導,英國以行業自律為主,雖重心不同,但自成一體的監管體系都為該國經濟及市場的持續健康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良好監管體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無論是政府主導,還是行業自律,都需要監管者與市場進行長期的磨合。英美兩國貴金屬市場的監管體系也是經歷了幾十年的調整才逐漸完整完善起來。在這里我們作以簡單介紹,首先介紹的是美國模式——以政府為主導的黃金市場監管模式。 以政府監管為主導,這是美國對黃金市場監管模式的最大特色。研究顯示,美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場內黃金交易的代表,就是得益于這種監管模式和立法體系。 多頭監管 黃金期貨是美國期貨市場上的交易品種之一。美國期貨市場的建立一開始就采用了立法先行的原則,然后由政府期貨監管部門、期貨協會和交易所三級機構來共同監督、協調管理期貨市場。所以黃金交易主要由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監管,同時受為數眾多的相關監管法律約束。比如期貨經紀商在接受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監管的同時,還受到全國期貨協會(NFA)制定的相關自律規則以及交易所制度的約束。 注重立法 在商品期貨市場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美國也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和法規制度。美國的期貨市場法規依其職能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國家期貨交易法規,它對期貨市場的交易活動主要起宏觀監控作用。如1916年通過的《棉花期貨法》、1974年重新頒布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法》等眾多法案。這些法規根據期貨交易的快速發展及時地加入了新的內容,最終形成了全國統一的期貨法規體系。比如,法律中對不同類型交易商注冊申請的內容和方式都做了詳細規定,同時要求注冊的期貨經紀商和介紹經紀人應始終滿足委員會規定的最低財務要求,以保證其履行注冊人義務。法律條款的內容具體、可操作性強,使得這些法律法規在監管過程中才得以真正發揮作用。 第二類是期貨交易規則。雖名為規則,但它一旦確定也是以強制執行的方式予以落實,因為這類規則也對維護市場的公平及規范起到重要作用。如1936年實施的《商品交易所條例》對期貨市場的管理機構、交易所、中介機構、交易者及場外交易活動都進行了非常嚴格的規定,其中的許多條例一直沿用至今,并被許多期貨交易市場所采用。 “以政府為主導”并不意味著沒有其它的輔助監管模式。美國也存在相關的行業組織,如國際互換與衍生品協會(ISDA),它制定了一系列行業準則,對交易各方起到監管作用;如財務會計標準委員會(FASB),它對金融機構的交易行為和信息披露做出了規定。這些行業組織的存在對市場監管也起到了補充協助的重要作用。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