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黃金交易所公布了《2015年金交所個人投資者情況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06年至2015年,金交所個人客戶數從不到1萬人,增長到了861萬人,十年間增長了超過800倍。 大幅增長的原因: 第一,中國黃金市場開放較晚,在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成立之前,幾乎沒有專業的黃金投資用戶,以及真正意義上的黃金投資產品。市場的空白預示著增長空間的無限大,在飽和期來臨之前,增長速度將是非常驚人的。 第二,在黃金的衍生品市場沒有發展起來之前,黃金投資不需要太多的知識普及,投資者傳播和教育工作相對好做,黃金本身在投資者當中的認知度非常高,只要提供相應的產品,市場會形成極強的自我生長能力。 各國黃金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值和占GDP的比例 第三,中國市場投資渠道狹窄,除了股市和銀行渠道的理財,其他投資品種并未形成規模性散戶市場,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2015年“股災”之后,投資者對股市等資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黃金在資產配置中對沖信用風險的作用更具吸引力。 第四,貨幣的不斷貶值。十年間,中國的貨幣存量增長超過8倍,但截至目前,黃金價格的漲幅還不足三倍,同期中國市場的黃金需求增長接近五倍。作為最基礎的資產配置需求,黃金得到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和參與是一種必然。 第五,上海黃金交易所產品結構的變化,以及交易制度的改革,也刺激了更多類型的投資者進入了黃金投資市場,再加上整個中國黃金產業規模的擴展,黃金市場的基礎越來越大。 特點: 第一,散戶化、平民化。 黃金市場的散戶化和平民化跟股票市場完全不同,股票市場由于牽扯到上市公司,以及監管等問題,散戶一般很難在信息和判斷方面占有優勢,因此散戶通常被稱為“韭菜”,總是被大戶或莊家“收割”。黃金市場則是一個全球性透明的市場,包括各國央行都是黃金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和相互競爭者,各類大型黃金企業在金價對沖、套保等方面,經常虧得一塌糊涂,就算是全球最大的黃金企業,也沒有能力操控金價。 因此說,黃金市場的散戶化和平民化,實際上最終目的效果可能就是推動藏金于民。 第二,持倉時間較短,警惕投機氛圍的走強 從持倉時間來看,去年整體的多頭平均持倉時間大概是5.8天,這說明整個市場依然較為活躍,如果是純粹的期貨市場,活躍度比較重要。但目前看,黃金現貨市場如果交易過于活躍,必須要考慮國際化的問題,我們是否在定價能力、話語權等方面有了實質性提升,否則更活躍的交易,只能促進更大的投機博弈,難以對產業形成支撐。上海黃金交易所目前運作的“黃金國際板”和正在籌劃的“上海金定盤價”在這種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增長空間: 未來增長空間依然較大,2015年新增開戶數128萬,每周大概新增2.5萬人,實際上跟股市每周幾十萬的開戶數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雖然股市開戶數跟黃金市場的開戶數很難相提并論,但從更長的時間來看,中國投資市場能夠跟股市人群比擬的,應該只有黃金市場。黃金市場雖然總量不是很大,但跟債券、外匯、房地產等市場相比,個人參與的門檻較低,傳統性更強,作為一種替代存款的理財方式,黃金投資用戶的增長依然還有很大的空間。個人預計僅上海黃金交易所的用戶規模,五年內將可能突破2000萬人。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