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3月16日舉行公投,美歐國家聯合對俄羅斯施壓,甚至祭出將聯合制裁的大旗。 自2013年11月21日,亞努科維奇最后時刻拒絕與歐盟簽署《歐盟-烏克蘭聯系協議》,并在1個月后*攏俄羅斯,以換取后者150億美元財政援助和1/3折扣價天然氣(相當于每年為烏克蘭節省20億美元),引發烏克蘭政治危機,到2月22日烏克蘭政局翻云覆雨,烏克蘭政治危機演變到今天的地步,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是“差錢”。 正因為“差錢”,當初并不喜歡俄羅斯的季莫申科才硬著頭皮和俄國人虛與委蛇,并因為總理任上和俄方就天然氣價格達成的協議“對本國不利”而飽受“差評”,甚至被自己盟友奚落打擊;也正因為“差錢”,一直不喜歡歐盟的亞努科維奇,才會咬著牙把“和歐盟經濟一體化”的口號一直喊到11月21日前夕,而且一度讓人覺得,他真的打算和歐盟就這么“聯系”下去了。 而烏克蘭的前途,也將在俄羅斯、歐盟、IMF等國際組織有條件的“輸血”援助下,受制于“錢途”。 經濟危機迫使為錢低頭 正因為“差錢”,烏克蘭的領導人才試圖先后向歐盟、俄羅斯“求援”。 烏克蘭經濟自2008年以來已接連經歷三次危機,財政赤字接近年GDP5%,經常賬戶赤字更逼近8%,今年6月到期的美元債券收益率去年年底就突破20%,2023年到期國債收益率高達8.56%,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高達720……和數據一樣冰冷的,還有烏克蘭的冬季,這自然令俄羅斯高懸的天然氣大棒顯得更加殺氣騰騰。 如今亞努科維奇已經逃到俄羅斯,后者的“嗟來之食”也因此化作泡影,想吃不想吃都吃不上了:2月22日當天,烏克蘭示威者和亞努科維奇的《和解協議》被撕毀后不久,俄羅斯也隨即宣布援助和天然氣降價承諾作廢,烏克蘭折騰這么一大圈,從俄羅斯真正拿到的援助,只有去年年底支付的30億美元。 剛剛搭了個框架的烏克蘭過渡政府,如今面對的,是比亞努科維奇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糟糕經濟形勢。 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在2月22日之后立即調降了烏克蘭主權信用等級,理由是“外匯儲備行將枯竭”,按照惠譽提供的數據,2013年年底,烏克蘭外匯儲備已只剩下約204億美元,至今年1月底更只剩下約178億美元,僅夠兩個月左右的進口所需,據最新消息,2月22日事件發生后,烏克蘭外匯儲備僅余約150億美元。 按照過渡政府總理阿爾塞尼·亞采紐克的說法,烏克蘭內、外債總量高達1300億美元,其中約750億美元將于近期到期,不僅如此,6月和9月,烏克蘭政府還將分別贖回10億和16億美元歐洲債券,資金可謂捉襟見肘。有消息稱,烏克蘭退休金近一個月來無法全額支付,甚至,烏克蘭央行迫于內外交困,竟不得不放棄了對本國本幣——格里夫尼亞的支持,令該貨幣兌美元匯率上月底歷史性地跌破1美元兌10格里夫尼亞大關。 新政府如今只能把擺脫經濟困境的希望寄托在歐美、尤其歐盟身上。 然而歐盟方面并沒有那么大方:2009年歐盟和烏克蘭等前蘇聯6個加盟共和國簽署《東部伙伴關系宣言》,內容包括這些國家達到一定標準后可以和歐盟簽署《聯系協定》,并獲準進入歐洲市場,在達到入盟條件后,有資格加入歐盟,這個宣言的要點有二,一是各共和國要為融入歐盟作出犧牲,付出代價,包括貨幣貶值、能源和糧食補貼降低、市場開放和關稅調降等等,二是歐盟以援助作為各國“融入”的回報。由于宣言簽署不久,歐元區就爆發金融危機,隨后陷入曠日持久的經濟衰退不能自拔,至今也未恢復元氣,原本就是“原則性承諾”、并無細則的援助(包括資金支持和市場開放回報),自然更無下文。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當初俄羅斯和普京才認為是個乘人之危的大好時機,軟硬兼施地把一桌子“嗟來之食”推到亞努科維奇面前。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當初亞努科維奇才抱著僥幸心理,去接受俄羅斯這桌連他自己也并不愿下咽的“嗟來之食”。 由于歐盟自身遇到嚴重經濟問題,對烏克蘭這個大市場既有消化之心,又無消化之力,才會變本世紀初的“激進東擴”為2009年的“伙伴關系”,且自金融危機爆發后,連這個“伙伴關系”也顯得“營養不良”,否則這次危機根本不會以如此的導火索爆發。 IMF有條件“輸血” 吞下這些“救命錢”不啻飲鴆止渴:IMF的交換條件已足夠讓原本動蕩不安的烏克蘭,未來“雞飛狗跳”一番。 危機發生后,面對基輔新主人的嗷嗷待哺,歐盟也是口惠而實不至。 2月23日,《華爾街日報》援引一匿名歐盟官員話稱,歐盟或考慮向烏克蘭提供超過200億歐元緊急經濟援助。但事實很快證明,這不過是一筆“空頭人情”:早在去年12月,歐盟就表示,倘亞努科維奇不毀約,烏克蘭原本可以得到這筆錢。這筆錢部分來自歐盟、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資助及貸款項目”,部分來自IMF,實際上是已在實施的項目(烏克蘭每年能得到15億~20億歐元),這個項目不僅像幾乎所有IMF類似項目般,有許多苛刻的先決條件(如降低能源補貼、貶值貨幣、降低關稅、開放市場等,可能還將包括減少社會福利,削減政府預算等),而且還要分7年給付,換言之,錢是“活期”的,用于交換的先決條件卻是“定期”的,別的不說,政府預算的削減已令基輔當局在俄羅斯咄咄逼人的軍事壓力面前,連維持軍警日常開支的底氣都越來越虛,而面對俄羅斯即將揮動的新一輪“天然氣大棒”,倘基輔新政府真的被IMF逼著削減能源補貼,后果將會如何? 上個月底,美國國務卿克里表示,美國正考慮通過IMF,以貸款擔保形式提供10億美元“過渡性資金”和“其他資金支持”。克里同時還表示,“聽說”歐盟也考慮提供16億美元貸款擔保。這些“善款”、尤其“有根有據”的美國10億美元貸款擔保即便真的到位,唯一的用途,不過是幫烏克蘭還掉前述將于6月到期的歐洲債券,也就是說,錢從美國左手出,又旋即進入歐盟的右手,烏克蘭人只能看見幾個五彩斑斕的泡泡。 日前曾有金融分析人士計算,烏克蘭未來兩年總融資需求,大約是350億美元,IMF在烏克蘭答應各項苛刻條件背景下,可能提供約150億美元,其余的只能仰賴“規模更大的國際計劃”。 3月6日,歐盟公布了一份對烏克蘭經濟援助的草案,其中提到的援助總金額為120億美元,但強調“分數年支付”和“有先決條件”。很顯然,這個緊急援助草案,和2月23日《華爾街日報》傳聞的那一筆,其實是一回事——且和傳聞相比又縮水了2/5。 無論如何,倘歐盟能克服自身的官僚主義和拖沓效率,及時提供這筆援助的頭款(尚不知數額),將多少緩解一點烏克蘭新政府的燃眉之急。 當然,吞下這些“救命錢”不啻飲鴆止渴:IMF的交換條件已足夠讓原本動蕩不安的烏克蘭,未來“雞飛狗跳”一番,歐盟的“先決條件”,只怕也是半斤八兩,并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然而,內外交困的烏克蘭新“當家”,對其國家的“錢途”,還能有更好的選擇么?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